推广 热搜: 作文  学习方法  小学  方法  语文  中考  励志  初中学习方法  高考  高中学习方法 

高中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日期:2023-04-17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436    评论:0    
核心提示:高中一年级的期末考试就要来了,物理还没有复习的同学,抓紧时间多做几份物理试题吧。下面由学习啦我们为大伙提供关于高中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期望对大伙有帮助!  高中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选择题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运动...

  高中一年级的期末考试就要来了,物理还没有复习的同学,抓紧时间多做几份物理试题吧。下面由学习啦我们为大伙提供关于高中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期望对大伙有帮助!

  高中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选择题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觉得,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况是什么原因

  B.牛顿觉得,物体间有哪些用途力和反用途力一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

  C.伽利略觉得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

  D.笛卡儿指出:假如运动中的物体没遭到力有哪些用途,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2.重150N的光滑球A悬空靠在墙和木块B之间,木块B的重力为1500N,且静止在水平地板上,如图所示,则

  A.墙所受重压的大小为 N

  B.木块A对木块B重压的大小为150N

  C.水平地板所受的重压为1500N

  D.水平地板对木块B没摩擦力

  3. 一条大河两岸平直,河水流速恒为v,一只小船,首次船头正对河岸,渡河时间为t1;第二次行驶轨迹垂直河岸,渡河时间为t2.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恒为 ,则t1 :t2等于

  A. B. C. D.

  4.一水平为2 kg的物体在如图甲所示的xOy平面上运动,在x轴方向上的v-t图象和在y轴方向上的位移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2 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物体的初速度为8 m/s

  C. 2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

  D. 前2 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8N

  5.如图,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s=3.5 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1。工件滑上A端的瞬时速度vA=4 m/s,达到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B,g=10m/s2,则

  A. 若传送带不动,则vB=4m/s

  B. 若传送带以速度v=4 m/s逆时针匀速转动,vB=3 m/s

  C. 若传送带以速度v=4 m/s逆时针匀速转动,vB=4 m/s

  D. 若传送带以速度v=2 m/s顺时针匀速转动,vB=2 m/s

  6.如图所示为四分之一圆柱体OAB的竖直截面,半径为R,在B点上方的C点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轨迹恰好在D点与圆柱体相切,OD与OB的夹角为60,则C点到B点的距离为

  A. B. C. D.R

  2、多项选择题

  7.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可以不变,但速度方向肯定改变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肯定不为零,其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

  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恒定

  8.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

  B. 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30 m

  C. 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 m/s

  D. 在4~6 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9.两个水平相同的小球,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悬点相同,如图所示,A运动的半径比B的大,则

  A.A所需的向心力比B的大

  B.轻质细线对B的拉力比细线对A拉力大

  C.A的角速度比B的大 D.A、B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10.如图所示,两个水平分别为m1=2 kg、m2=3 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大小为F=30 N的水平拉力用途在m1上,弹簧测力计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当系统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0 N

  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8 N

  C. 在忽然撤去F的瞬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D. 在忽然撤去F的瞬间,m1的加速度不变

  高中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非选择题

  3、实验题

  11. 某同学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水平的关系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点A、B、C、D、E、F,相邻两个点之间都有四个点没画出来,各相邻点间的距离依次是2.00cm,3.00cm,4.00cm,5.00cm,6.00cm.依据学过的常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vB=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

  在做实验时,某同学不慎将已平衡好摩擦力的长木板下面垫的小木片向离得远远的定滑轮端移动一段距离而没发现,那样描绘出来的a﹣F图象应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A. B. C. D.

  12.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

  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一些操作需要,将你觉得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维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地方需要相同

  C.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

  D.将小球的地方记录在纸上后,拿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图乙是通过频闪照相得到的照片,每一个格的边长L=5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地方,如图所示,则该频闪照相的周期为 ___s,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m/s;小球做平抛运动抛出点的坐标x=______cm,y=______cm..

  4、计算题

  13.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水平为5 kg的物体,它遭到沿水平方向25 N的拉力时,恰容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大小变为50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时,物体的加速度多大?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时,2 s内物体的位移多大?

  

  14.如图所示,水平转盘上放有水平为m的物体,连接物体和转轴的绳子长为r,物体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其重压的倍,转盘的角速度由零渐渐增大,求:

  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零时的最大角速度;

  当角速度为 和 时,绳子对物体拉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15. 如图所示,轨道ABCD的AB段为一半径R=0.2m的光滑1/4圆形轨道,BC段为高为h=5 m的竖直轨道,CD段为水平轨道.一水平为0.2 kg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为2 m/s,离开B点做平抛运动,求:

  小球离开B点后,在CD轨道上的落地址到C点的水平距离;

  小球到达B点时对圆形轨道的重压大小;

  假如在BCD轨道上放置一个倾角=45的斜面,那样小球离开B点后能否落到斜面上?假如能,求它首次落在斜面上的地方距离B点有多远;假如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16.如图所示,水平m=1 kg的物块A放在水平M=4kg木板B的左端,起初A、B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用途在木板B上,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求:

  能使AB发生相对滑动的F的最小值;

  若F=24N,用途1s后撤去,要想A不从B上滑落,则木板至少多长?

  高中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考试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D B A BD CD AD BC

  11. 0.25 1.0 B

  12. ABC 0.1 1.5 -5 5

  13. 由题意知,由平衡条件可得:

  F1=Ff1①

  FN=mg②

  Ff1=FN③

  由①②③式得=0.5

  当拉力F2=50 N时,物体受力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2cosplay 53-Ff2=ma④

  FN+F2sin 53-mg=0⑤

  Ff2=FN⑥

  由④⑤⑥式得:

  a= =5 m/s2

  2 s内位移x= at2=10 m.

  14.当恰由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时,绳子拉力为零且转速达到最大,

  设转盘转动的角速度为0,则mg= ,得0=

   当= 时,0,此时静摩擦力足够提供向心力,F=0

  当= 时,0,此时绳子的拉力F和最大静摩擦力一同提供向心力,

  F+mg=m2R 得F= mg.

  15.设小球离开B点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1,落地址到C点距离为s

  由h= gt 得:t1= =1 s

  x=vBt1=2 m

  小球到达B点时受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弹力F用途,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F向=F-G=m

  解得F=6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到达B点时对圆形轨道的重压大小为6 N

  如图,斜面BEC的倾角=45,CE长d=h=5 m, dx,所以小球离开B点后能落在斜面上.

  假设小球首次落在斜面上F点,BF长为L,小球从B点到F点的时间为t2

  Lcosplay=vBt2①

  Lsin= gt ②

  联立①②两式得t2=0.4 s

  L1.13 m.

  16.当AB维持相对静止时,两者具备相同的加速度,此时A、B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

  对A mg=mam 得am=4 m/s2

  对AB整体 Fmin=am 得 Fmin=20N

  设F用途在B上时,A、B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撤去F时速度分别为v1、v2,撤去外力F后加速度分别为a1、a2。

  对A mg=ma1 得a1=4 m/s2

  由速度公式得v1=a1t1=4 m/s

  对B F-1mg=Ma2 得a2=5m/s2

  由速度公式得 v2=a2t1=5 m/s

  撤去外力后:a1=a1=4 m/s2

  a2= =1m/s2

  经过t2时间后AB速度相等 v1+a1t2=v2-a2t2

  代入数据解得t2=0.2 s

  则一同速度v3=v1+a1t2=4.8m/s

  从开始到AB相对静止.AB的相对位移即为木板最短的长度L

  L=xB-xA= + - a12=0.6 m


猜你喜欢:

1.高中一年级物理必学一测试

2.高一必学1物理期中试题

3.高中一年级物理必学1期中考试测试

4.2016高中一年级必学一物理单元试题及答案

5.2016高中一年级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

 
 
更多>智慧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智慧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学知猫-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会计职称,中小学教育培训